欢迎来到云好人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平阴 [切换]

      礼仪习俗

      2023-09-28 17:11:59发布,长期有效,211浏览
    • 收藏
    • 置顶  |
    • 举报  |
    • 区域:平阴
      • Q Q:867735559QQ在线交谈
      • 联系人:王苏杰
      • 电话:188****2223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
        • 云好人提醒您:本站只为传递好人好事,记录好人好事,歌颂好人好事,传递正能量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,好人一生平安!本站旗下有《中国好人网》以及各县市《好人网》请记住我们!
    • 信息详情

    日期:2023-06-19 10:53:52 来源:平阴县政府办 

    一、婚俗


    俗话说:“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”,旧时,谁家男女孩到了婚嫁年龄,自然就有媒人上门提亲。结亲的基本条件是门第相当,财产相若,品貌、年龄般配,正所谓“门当户对”。媒人来往于双方家长之间,商量缔结之事。双方都认为满意,便正式签订婚约,意为订婚。民间也称为换柬、换帖。当事人(媒人)直接出面,男方用红礼盒放上押帖物,项链、耳环、戒指和钱等。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男方一般交给女方压柬钱2000元~6000元不等,21世纪初一般是10001元,称作“万里挑一”。双方互叫爸妈,女方则回过一些钱,意为给女婿叫爸妈的钱,然后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。过年过节像亲戚一样走动。


    看日子,就是男方选定举行婚礼的日期,请女方同意。婚前选一吉日,向女方家送聘礼。送完聘礼后,女方便开始整理嫁妆,男方要收拾新房,准备迎娶,亲朋好友们也开始送喜礼,男方家也找亲友发送喜帖。喜礼要一笔不漏地记入账簿,以备将来还礼。礼品的厚薄,一般与关系的亲疏相连。喜礼一般不送单数。临近婚期,女方家便要送嫁妆,娘家尽量把嫁妆办得体面些。嫁妆是女家去送,一般派两个男子押车。也有送嫁妆与迎娶合在一起的,就是随着新娘一起过门。浩浩荡荡的迎娶队伍,使婚礼显得十分壮观。


    女方的嫁妆来到后,男方家便要加紧作迎接的准备。打扫庭院,张灯结彩,门前院内要贴大红喜字。新房内要粉刷一新,有的把喜庆气息的剪纸图案贴在窗户上、床围子上、门上。布置洞房的最后工作称为“铺房”。铺房主要是安床和铺床,一般都在婚礼的前一天晚上由大伯哥铺床叠被。有的还在床的四角放上枣、栗子和花生,意为“早生贵子”。婚礼之前要请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共同来帮忙。主持操办喜事的头目称为“总管、总理”,由他按照主人家的意图来安排各项事宜。一般由懂得这套礼仪的长者来担任。娶亲的前一天,女方家里的亲朋也都到齐,亲朋中要有两男两女第二天跟着新娘一起出门,意为“送客”的。男方家也要有两男两女,为“迎客”的。娶亲之日,过去新娘为了抢时间,抢在太阳出来之前,早上四五点钟过门。2000年以后城镇结婚典礼多选在上午十点十分,意为“十全十美”。“良辰吉日”一到,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。新郎要带一只大公鸡,一块十斤左右的猪肉,交给女方的家长,意为离娘肉。新娘家也要准备一只母鸡,跟新娘一起过门。新郎进女家后,要先拜女方的长辈。稍事休息,等候新娘梳妆。新娘在上车(轿)前要穿嫁衣。上车(轿)前,新娘要抓一把麸子,麸子里面有钱,意为过门后有福气、有钱花。还要揣一些小钱,是过桥、河、庙十字路口等扔出来敬神的“买路钱”。然后由新郎抱出闺房,送入车(轿)内,意思是不沾娘家的土。这时鸣放鞭炮,迎亲队伍浩浩荡荡,奔向男方家。到了男家门外,鞭炮齐鸣,男方接客的出来迎接。新娘向院内走时,一路有人向其身上撒五谷杂粮,彩色纸屑,意为驱邪。新娘被搀扶进院内后,便开始举行结婚典礼。随着司仪“一拜天地,二拜高堂,夫妻对拜,送入洞房”的喊声,婚礼完毕。新娘被送入洞房后,亲戚朋友和街房邻居则都来看新娘,让新娘点烟,向新娘要糖果、点心吃。坐一坐新床,谓之以后不害腰疼。中午一般为“会亲家”,女家的来客是贵客,必须请到正屋坐上席,由相应的人陪客。一般洞房一个月不能空房。婚后新人要“回门”,就是新郎、新娘在成亲后的第三天同去女家一次。女家由女眷亲族送归,男家也要女眷亲族具席会饮,带有“认亲”的性质,回门之后,双方即按正常亲戚走动。20世纪末以来,平阴县结婚程序有所简化,“会亲家”与“回门”一般在同一天进行。


    二、生育


    传统观念认为,生儿育女是家庭中的一喜,所以称怀孕为“得喜”。孕妇又称作“双身人”。旧时认为,孕妇不能参加婚礼。孕妇也不能参加葬礼,尤其不能见到尸体。即使亲生父母去世,也不准接近。孕妇一般都在腰间扎一根红腰带,意为“避邪”。


    接蓐产期,娘家妈带鸡蛋、红糖、小米、糕点等礼物来探望孕妇,谓之“催生”。


    婴儿降生,俗称“添喜”。添喜后,要向产妇的娘家报喜。娘家一般都过来看,带上给外孙(女)的礼物,小衣服、小褥子、长命锁等。左邻右舍也拿着鸡蛋、红糖之类礼物来道喜。主家都回赠红鸡蛋,以示同喜。一般男孩到12天上,女孩到9天上,娘家准备礼物,召集亲戚去看闺女,婆家设酒宴盛情款待,这天称为“吃面”。


    三、祝寿


    平阴人一直有给老者——60周岁以上的老人“过生日”、“祝寿”的习俗。


    老人60岁即过“生日”祝寿,一般60岁寿辰较为隆重。贺者要送贺帐、金纸或红底的贺联、贺诗或其他贺礼,如酒、寿星图、寿桃等。老人到了66岁,认为是大寿,出嫁女都要带一块肉回娘家给老人贺寿。俗话说:“六十六,一块肉”,可见之器重。20世纪80年代后,沉寂一时的贺寿之风渐兴。农村请戏班子、电影助兴的逐渐增多。城乡居民进宾馆、酒店摆寿宴的越来越多。也有在电视上点播歌曲、戏曲以表达祝福的。


    四、乔迁


    人搬到新居去住或官职高升谓之乔迁,但现在多指搬迁。以前,迁居后,亲朋好友要择吉日带礼物去新居温居,主人要好好款宴一顿。人越多越好,寓人多势大不受欺压之意。该习俗一直沿袭,从城镇到乡村,家家如此。平阴人称温居为“温锅”,一是表示祝贺,二是表示关心。20世纪90年代后,一些城镇家庭都是亲朋好友到家中坐坐,认识一下新住址,然后去饭店吃“温锅宴”。


    五、丧葬


    老人得了病,久治不愈,晚辈便开始给老人做寿衣,做棺材,谓之“冲冲病”,盼望老人的病尽快好起来。人死之后,穿寿衣、净面,置灵床、发讣告。亲朋好友送丧礼,送花圈、挽联。孝子孝女守灵三天,第三天上出殡。出殡时,有的家庭聘鼓乐队吹奏致哀,子女披麻戴孝,拄哀杖,由长子摔老盆,打“引魂幡”;子侄辈左右扶孝子、女,边哭边行;孝眷随后哭嚎。送棺木到茔地上埋葬。葬时,花圈、挽联随之烧掉。葬后三天,儿女要过赴三,男子时赴三,女凌晨三四点钟赴三,带着水饺去墓地,上香烧纸,把水饺埋掉,意为给老人送的饭,然后不回头往家走。还有一七、三七、五七、百天、周年等祭日,一般老人有几个儿子不过几七,孝子、孝眷及亲戚到墓地祭奠哀悼。


    六、交际礼节(含称谓)


    平阴古属齐鲁之邦,历代官民重礼节,政局多变,而尚礼不变。民国以前,无论官府民间都行磕头跪拜礼,如小官见大官,后辈见长辈、师长等。在婚丧嫁娶等仪式中,跪拜礼就更多了。民国初,中央下令官府不再施行跪拜礼,但民间未全止。新中国成立后,见面行握手、鞠躬礼,部队行军礼。


    迎客客人将至,主人须到大门外、院中相迎,并请客先行。客到,一般让于上座;主家必备烟、茶。烟要点着,并双手倒茶。此时,客人要站起来受礼。留客用餐较丰盛,但菜不能为单数,主家几次为客人敬酒。


    送客客人带来的礼物不能全留,须押回去些。送时主人持物,到大门外再交客人并道别。农村居民仍保留了该风俗。


    问路旧时问路多下轿、下马、停步拱手问人,多用“请问”、“借光”等词。一般问者可称呼“大爷”、“大娘”、“大哥”、“大嫂”、“兄弟”、“小妹”或“先生”、“夫人”、“师父”等。现在,问路人仍要下车、停步相问,称“同志”、“先生”、“老师”或根据年龄称呼者居多。问后要说声“谢谢”或点头致谢。


    称谓可分为雅称、俗称或口语、书面用语。


    子女称父母,实叫是爹娘,20世纪80年代后多叫“爸爸”、“妈妈”,书面称“二老”、“双亲”、“父母大人”、“家父”、“母亲”等。称祖父为“爷爷”、曾祖父为“老爷爷”、高祖父为“老老爷爷”……,称祖母为“奶奶”、曾祖母为“老奶奶”、高祖母为“老老奶奶”……。


    父之兄,雅称“伯父”,实称“大爷”或“二大爷”、“三大爷”等;父之嫂称“大娘”或“二大娘”、“三大娘”……。父之弟称“叔”,书面称“叔父”或“二叔”、“三叔”……,叔之妻称“婶子”,字面称“婶母”、“婶娘”或“二婶子”、“三婶子”或“二娘”、“三娘”等。


    称姐姐、妹妹或“大姐”、“二姐”、“三姐”或“大妹”、“二妹”、“三妹”……。


    夫妻称谓很多:旧时俗称“屋里的”、“老婆”,雅称“贱内”、“内人”; 新中国成立后称:“爱人”、“老伴”、“孩他爹”、“孩他娘”、“孩他爸”、“孩他妈”……。


    妻称夫之父,和夫一样称呼,对人称“公公”;称夫之母,和夫一样称呼,对外称“婆婆”、“婆母”。


    兄称弟之妻为“弟妹”,对外称“兄弟媳妇”;弟称兄之妻为“嫂子”。兄弟妻之间称“妯娌”。兄弟之子女称“侄子”、“侄女”,称他们的配偶为“侄媳妇”、“侄女女婿”。


    子女称父之姐妹为“姑”。称姑之夫为“姑夫”,姑之子女为“表哥”、“表弟”、“表姐”、“表妹”等,称他们的配偶为“表嫂”、“表姐夫”、“表妹夫”等;子女称母之兄弟、姊妹为“舅”、“姨”,称舅夫人为“妗子”,姨之夫为“姨夫”,雅称为“舅母”、“舅父”、“姨母”等。称他们的子女为“表哥”、“表弟”、“表姐”、“表妹”。


    夫雅称妻之父为“岳父”,俗称“丈人爹”,也有叫“爸爸”的。平阴人多称“伯伯”或“大爷”、“叔叔”。妻之母,雅称“岳母”,俗称“丈母娘”,也有叫“妈妈”的。平阴有的人叫“婶子”或“大娘”。


    妻之兄妹,雅称“姻兄”、“姻弟”、“内兄”、“内弟”,对人称“大舅子”、“小舅子”,见面称“哥哥”、“弟弟”……,夫称妻之姐妹,和妻一样,对人称“大姨子”、“小姨子”;称妻之姐妹的爱人为“姐夫”、“妹夫”等,雅称“连襟”、“两乔”。


    父母对其女之夫,称“姑爷”、“贵客”、“女婿”。


    夫妻双方父母互称“亲家”、“亲家公”、“亲家婆”。


    子女称母亲之父为“外祖父”,面称“姥爷”,称母亲之母为“外祖母”,面称“姥娘”。外祖父、外祖母称子女之儿女为“外甥”、“外甥闺女”,称他们的爱人为“外甥媳妇”、“外甥女婿”……,母亲称其姊妹的子女为“外甥”、“外甥女”。


    妻之兄弟的子女,可雅称“内侄”、“内侄女”或“妻侄”、“妻侄女”。


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,学生称老师为先生,一般人称男人也可叫先生;称女人为小姐、太太或夫人;学徒称教艺者为“师父”,师父之妻为“师娘”、“师母”。学生也有称师之妻为“师母”的。


    新中国成立后,人见面多称“同志”;共事的为“同事”,共学的为“同学”,共服役的为“战友”;改革开放后,人们称服务行业的女人为“小姐”、“服务员”。20世纪90年代起,对男的称“先生”,对女的称“女士”的增多。


    七、讳言忌事


    平阴地处齐鲁之邦,尊崇孔子学说,遵循儒家教规。至21世纪初,青年人已不太讲究,部分生活禁忌仍得以存在。


    清晨于家人、外人都不能打头,否则认为一天不吉利。外出遇发丧见棺材认为是可发财吉利,不避;遇娶媳妇则认为是不祥,要避开。


    请客赴宴不能乱坐。给人舀汤、菜、饭,勺子须往里倒不能往外倒。过年节或赴宴切忌打破碗碟。解便勿在地头、墓地。赶集购物时不应站摊铺前,更不应坐买卖人的车头。


    盖房之前要请风水先生看风水,何时动工、何时上梁,要择吉日。盖的高度可超过前院人家不能超越后院人家,否则认为是“压”着了人家的旺气。


    吃饭时不应敲碗,敲了后会去讨饭。小孩子掉了的牙不能乱扔;小孩子不能吃生枣,不然长疖子;晾晒衣服,衣物不能在院里过夜;老公公不能去儿媳妇屋里;怀孕的女人不能乱串门,生孩子无论如何要到婆家去。


    看病人要在上午;晚上有人叫名不能轻易答应;人活到百岁以上,不说百岁,光说九十九岁;到40岁,不说40岁,39岁、41岁跳着说;晚辈忌叫长辈的小名;晚辈不能与长辈开玩笑;长辈也不能和晚辈的媳妇说笑。


    河边坐船,不能口出“翻”字,需要脱鞋,鞋口要朝上。问路时对男女老幼要有称呼,对方答后要说声谢谢,步行要停步,骑车坐车者要下车。


    一些行业也各有各的禁忌,如店铺,扫地往里扫,不坐门槛、钱柜和乱摔账本等。




    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

    首发网址:http://pingyin.yunhaoren.com/difangtechan/18657.html
    查看全部平阴地方特产信息
    发布一条平阴地方特产信息

  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    • 平阴新发布
    上一篇:民间文艺
    188613622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