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云好人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平阴 [切换]

      平阴民间故事

      2023-09-28 17:11:15发布,长期有效,77浏览
    • 收藏
    • 置顶  |
    • 举报  |
    • 区域:平阴
      • Q Q:867735559QQ在线交谈
      • 联系人:王苏杰
      • 电话:188****2223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
        • 云好人提醒您:本站只为传递好人好事,记录好人好事,歌颂好人好事,传递正能量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,好人一生平安!本站旗下有《中国好人网》以及各县市《好人网》请记住我们!
    • 信息详情

    日期:2023-03-21 来源:平阴县政府办

    平阴的由来


    有人说,平阴不平。这话不假,别看地盘不大,但是境内可说是要山有山,要水有水。大寨山、翠屏山高耸入云,玉带河曲曲弯弯,丘陵一座接一座,洼地连着洼地。当然,小平原也是有的,站在分水岭往南一看,一马平川望不到边。


    是怎么成了这个样子的?


   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,平阴县出了个能人,他博学多才,神通广大,说话办事不象人间凡夫俗子。他看到家乡一平如镜,很是让人喜爱,只是天天下雨,人和庄稼都瘦成了杆杆,非常痛惜的上。他下决心非要改改这个样子不可。于是他到处求能人,访朋友,打听治理这种天气的办法。


    有一次,他去访一个朋友,两个人在喝酒中他谈起了这件事:“我们家乡,整天连阴不断,雨下不止。人见不到天日不健康,庄稼见不到阳光不长,东西霉烂,糟蹋了,这样的日子何时了,我们不能坐等不管啊!真成了平阴了。”


    “是啊,要这样下去,不是绝人之路吗,我们得想个办法!”朋友也随声附和。“是啊,是该想个办法。”“平阴,平阴,为什么叫平阴?平了就阴,那如果要是不平还阴不阴呢?”两个人念念叨叨,像是悟出了点什么。


    朋友说:“啊,不妨试试,你博学多才,神通广大,通天道,何不为家乡出份力呢,造福后人,他们也不会忘记你啊!”


    于是,他听了朋友的劝说,和了一把泥,把他揉成了一个个的小圆蛋,大小不一。他随手抓起一把,撒向整个平阴,在泥蛋落地的地方,出现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小山丘。顿时间云消雾散,太阳在天空撒下万道金光,把大地照的一片铮亮。他脸上的阴云也散开去了,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从此以后,平阴再也不整天天昏地暗、阴雨连绵了。


    现在,人们常这样说:平阴不阴,平阴不平;山路弯弯,高低不平。石头遍地,路面更是疙疙瘩瘩。从那开始,很平坦的平阴,变成了现在的这副模样。


    虽说不平,可再也没有成年的阴阴糊糊的下雨天了。


    (讲述人:陈龙湖,男,48岁,汉族,大专;搜集整理人:陈翠香,女,24岁,汉族,初中;搜集时间:1987.9;流传地区:平阴镇。)


    东阿城为啥是两半的


    到过东阿城的人都知道,一个城却分到浪溪河的两边,名为东城、西城。为啥这样的?这里有个故事。原来东阿城是修了一个的。一天,从外地来了一个魔术艺人,在东阿城里摆场卖艺,他玩的神出鬼没,花样百出,人人喝彩,观众赏给不少铜钱。


    在场的有一个姓张的书生,名叫张生,他见到这样的法术就迷住不走了,一心要认魔术师为师,请求面谈。那艺人推辞不收,说是“混生活的人”不敢收徒弟。并说自己是从茅山学艺回来的,书生要想学技艺,还是应到茅山去。


    张生告辞了他,回家又告别了父母,就上了茅山,拜茅老道为师,学了三年艺。在回家的路上,他走到一个小庄,渴了想找水喝,正巧来了一个打水的闺女,挑水走来。张生用了一点法术,那打水的钩担就断成了两节。姑娘抬头一看,是个青年作怪,就生气地把两节钩担用力一对,又成了一根,挑水就走。张生一看,这怎么办呀?他心生一计,前行一步,说:“请小姐行个方便,给点水喝,我渴了。”闺女说:“水是能给喝,不过,你太无礼了?”张生心中明白,不该折断她的钩担,只得认错。这样,闺女的怒气全消了,并说:“你是个外出行路人,只好原谅你。你别喝凉水啦,到我家喝开水吧。”张生赶忙致谢,随她到家。张生在喝水时与女子同叙家常,才知道女子名叫唐菊,父母双亡,没兄弟姊妹,只她一人生活,只有舅家在本村。舅父也无儿女,依靠外甥早晚侍奉,但魔艺高,性情烈。男女二人越谈越近乎,就产生了爱慕之心。唐菊提出:如果你不嫌我,咱们成亲多好。张生点头答应了。唐菊说:“这样,你在我家歇几天吧!”张生也答应了。唐菊便去和舅舅说这事,但舅父认为外甥女办事太粗。唐女回家后对张生说:“明天你看舅去。他的脾气粗怪,要见机行事,处处谨慎,饭还是不吃的好,走时我给你一把伞,如果遇到危险事,可打伞去干!”张生牢记心里,第二天就去了。舅父早站在大门前等候。进家后,舅说:“想给你烧水上茶,但烧柴不够,你把槐树上的乌鸦窝弄下来好烧水!”张生出来一看,树上的乌鸦窝很高,实在不好弄。


    于是他便把带来的伞升起来,用一个木杆子用力挑动。忽听“哗啦”一声,从空中落下来些东西,正扎在伞上。张生一看,伞上扎的都是一根根宝剑,大吃一惊,没敢声响。他回屋没坐上一会儿就想回去。舅父再三劝留,说是非在这里吃了饭再走。张生说不吃。舅说:“你不吃饭,他不强留。”便下了半锅面条,说:“你喝点挂面,就算吃饭了吧。”张生没推辞,便把下的那些挂面喝完了。张生吃后觉得肚子里不好受,就急忙回家了。他见了唐女说:“我在舅家喝了半盆挂面,觉得肚子疼。”唐女一听,大吃一惊说:“不好!”急忙找到一根绳子,系到张生的脚脖子上,用力把张生拉到梁头上。张生头朝下空着,也不知是啥用意。唐菊又把香油倒进盆里,按上灯捻,用火点着,用香油气味熏张生的鼻子。不多时,只见张生嘴里钻出来一条条毒蛇,掉进油盆。一会,张生肚子不痛了。


    唐菊把张生从梁上卸下,张生说:“多谢唐姐救命之恩!”唐菊叹了一口气说:“你担惊受苦了吧!”张生说:“此处不能久留!”唐女也掉下泪来,说:“你走我也走,咱一块走吧!”两人商量怎么个走法。唐女说:“今夜三更你我一同回家!”到了三更天,唐女在地上划了个方城,手一并,口念咒语,四方生风,离地升起,两人腾云驾雾,直奔张生家乡而来。风声连响三阵,两人霎时稳落地上。张生睁眼细看,已到了自己村庄。他二人马上回家看望父母,那父母正在想念儿子的时候,儿子真的来了。全家四口欢喜不提。不久,张老汉老两口忙着筹备银粮,给儿子办了喜事。


    办完喜事不久,全家欠下了债,生活困难,老人家忧愁成病,常卧床不起。唐菊对张生说:“咱俩来家给老人添了负担,得了病需要吃药治疗,咱想个来钱门道吧,你看哪里有钱,咱去弄点。”


    张生说:“钱还是官府里多,他们贪赃枉法,银两满库。”唐菊点头说好。到了晚间三更时分,二人进了官府,寻找银库,但库库严守,都上着锁。唐菊能划墙为门,叫张生进去取些银子回家去了,可就是拿的太少,还是解决不了全部问题。


    几天过去,他二人商量着再去一趟,想多弄一点。这天晚上,他俩又去了,带了一个口袋,同样划墙为门。张生到库里撑开口袋猛劲装,不料想发出声音,被防护家人发觉。唐菊吓跑了,张生被人抓住,进了监狱。第二天,县官升堂审问。张生当堂说了实话:“是唐菊划墙为门,我才进到库内的!”


    县官一听‘就传令捉拿唐菊。县官问唐菊:“你会用法术盗窃吗?”唐菊答:“老爷,我不是常盗窃,而是家中有困难,一时没法才来干的,这是第一次。”县官想:不是常盗,就饶了她吧。说:“你的魔术玩好了,赦你无罪,如欺骗人,加重处罚。”’


    唐菊听了,说:“好啦,请拿根秫秸给我!”她很快用秫秸扎了一个小船说:“你在堂前挖个坑吧!”,县官叫人挖好坑,唐菊在坑内倒满水,把船放进水里。船随风身长,水坑也随风身大,眼看涨满了堂院。大家上去,马上开船,船身一动,把全城冲开两半。船下水声哗哗,是条河,后来人叫浪溪河。从此就有了“东阿县城为两半”的说法。


    (讲述人:董兆明,男,汉放,66岁,离休干部;整理人:董宪云,女,汉族,34岁,文化干部;流传地区:平阴,东阿一带;搜集时间:1987.5)


    玫瑰花


    据说,玫瑰原来只长青枝绿叶,并不开花。后来怎么又开出了这样鲜艳的花朵呢?这在玫瑰之乡——鲁西南的平阴县,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呢!


    很久很久以前,那里有座山峰,峰顶有一股清泉,人们把这清泉叫做“金泉”,把这座山叫做“水山”。


    水山脚下有个村庄,庄里有一对孤苦伶仃的男女少年,男的名叫刘郎,父母早年去世,只给他留下了一把柴刀和一条扁担,靠打柴为生;女的名叫翠屏,爹娘去世时以给她留下了一把采药铲,一只背药篓,靠采药过活。每天一早,刘郎和翠屏就结伴上山打柴、采药,傍晚双双担柴背药回来。两人互敬互爱,互帮互助,强似亲生兄妹。共同的命运,共同的生活,使他俩结下了比水山还要高,比金泉水还要长的友情。不久,他俩暗暗订下了终身。


    一天,刘郎在东山岭砍柴,翠屏在西山坡采药。刘郎觉得有些困乏,便依着柴捆睡着了。睡梦中,隐隐地闻到一阵花香。刘郎一骨碌爬起来,循着花香走去。走着走着,只见前面出现了一个月洞门,门上写着“水山御苑”四个大字。刘郎心想:我从小在水山上砍柴,跑遍了山上七沟八梁二十四坡,却不知还有这么个去处,不妨进去瞧瞧有什么景致。推门一看,啊,竟是满园盛开的花草,迎面吹来的风都是喷香的。刘郎哪里知道,这是天上王母娘娘的一处凡间花园,每年五月百花盛开的时节,王母娘娘都带领众仙女来游玩赏花。刘郎沿着花圃间的小路边走边看,有红红的牡丹,黄黄的菊花,血红的杜鹃花,喷香的茉莉花,一尘不染的芙蓉花,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来的奇花异草。刘郎一边观赏,一边称赞,不觉来在花园正中,见有个水晶砖石砌成的花坛,花坛正中的那棵花草尤其惹人喜爱,那红扑扑的花瓣、粉茸茸的花团,多象翠屏妹的那张笑脸啊!可惜这么好看的花儿只开了这一朵。刘郎把这朵花看了又看,猛然想起:啊!这不是玫瑰吗?水山上漫山遍野都是玫瑰,可是从来不开花的呀,这里的玫瑰怎么能开花呢?又开得这么好看!对了,我把这朵玫瑰花采回去,戴在翠屏妹的头上,保准很好看,她也一定会高兴的。刘郎摘下花来,刚想转身离去,只见两个身披盔甲、手持长矛的天兵大喝一声,拦住去路;“大胆凡夫,竟敢在此采摘仙花!”说完,不由分说,就把刘郎结结实实的捆绑起来,就要带走。


    再说,在西山坡采药回来的翠屏,不见了刘郎,就一路寻找,一路喊着:“刘郎——刘郎——”向山顶寻去。忽然从前面绝壁崖上传来了刘郎的回声:“翠屏妹,我在这儿——”翠屏抬头望去,只见刘郎双手被捆,站在绝壁崖上,身后站着两个竖眉横眼的天兵。翠屏朝刘郎哭着、喊着奔了过去。天兵大声喝斥说:“他私闯王母娘娘的御花园,竟敢摘走天下独此一朵的玫瑰仙花,犯下了滔天大罪,我们奉命带他去做终生苦役。”翠屏一听,急着拼命哭喊起来“你们不能带走他,还我的刘郎!”天兵“嘿嘿”一阵冷笑:“还你的刘郎?除非让水山的玫瑰都开出花来!”说完,手中的长矛往崖下一指,只听得“轰”一声雷鸣,闪过一道耀眼的火光,翠屏顿时昏倒在崖上。


    不知过了多久,翠屏慢慢苏醒过来,望着空荡荡的崖顶,叫了一声“刘郎”,又伤心地痛哭起来。翠屏是个有情义、有志气的姑娘,为了让水山上的玫瑰都开出花来,让心爱的刘郎回到自己身边,每当满天星斗的时候,她就上山一担忧一担地挑金泉水浇灌山岭上的玫瑰,直到月光洒满水山的时刻才迟迟归来。山路上的石头磨烂了她的双脚,满坡的荆棘划破了她的衣衫,她那亮晶晶的汗珠、红彤彤的鲜血,洒遍了层层山岭,道道石堰。就这样浇啊,浇啊,一直浇到第十个春天。这天,翠屏姑娘又要上山去浇水,开门一看,啊!只见漫山遍野都开出了鲜艳的花朵,像一串串红玛瑙,像一团团火。玫瑰开花了!翠屏姑娘惊喜万分,急忙采了一束玫瑰花,一边喊着:“刘郎哥,玫瑰开花了——”一边向东山岭的绝壁崖跑去。


    刚跑到绝壁崖前,就听“轰”一声雷鸣,紧接着闪过一道耀眼的光芒,闪光中从崖上飘下一个人影,翠屏定睛一看,正是朝思暮想的刘郎回来了。翠屏一下扑进了刘郎的怀里。刘郎抚摸着翠屏身上一道道伤痕,看着山山岭岭盛开的玫瑰花,眼泪象断了线的珍珠,滴在翠屏的面颊上,滴在鲜嫩的玫瑰花朵上。


    从此以后,水山的玫瑰每年春天都开出鲜艳的花朵来。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对为玫瑰花开付出了艰辛劳动的青年,就把水山叫做“翠屏山”,把山上的金泉叫做“刘郎泉”,还为他俩在东岭绝壁崖上修了一座宝塔。据说,刘郎和翠屏死后都升了仙,成了天上的花神,掌管人间的千花百草。每年玫瑰花开的时候,夫妇俩都要回来观赏,夜深人静的时候,站在宝塔下面的玫瑰花从里,还能听到他俩在悄悄地说体己话哩!


    (搜集整理人:韩子奎,男,37岁,大专,汉族;搜集时间:1980.7;流传地区:平阴县东阿镇一带。此文1982年发表于上海文艺出版社《故事会丛书》——“中国土特产传说”一书。)


    阿胶的传说


    济南平阴的东阿镇,盛产一种名贵中药——阿胶。这阿胶服之能滋阴补肾,安神定魄,强筋健骨,延年益寿,有病能治病,无病可强身。它与人参、鹿茸一起,并称为中药“三宝”,在国内外都深受欢迎。


    那么,这阿胶是谁发明的呢?在民间,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……


    很久以前,平阴一带流行着一种十分可怕的“吐血病”。得了这种病的人,头晕烦躁,气喘心慌,吐血不止。所有的名医,各种各样的药物,都治不了这病。得了这病,只能眼巴巴地等死。


    当时,山东阿邑有个聪明美丽、心底善良的姑娘,名叫阿娇。她见许多人得了吐血病没法医治,心里很着急。她听说东岳泰山有个药王庙,庙里供奉的药王是专管采药治病的,于是她决心去泰山求药王帮助,寻求能治这种病的药草。


    在一个深秋的早晨,阿娇打点好行装,辞别了家乡父老,一个人上路了。一路上,她翻山越岭,饥餐渴饮,经历了千辛万苦。一天,她来到一座破庙前,正想坐下来喝口水休息一下,忽见山坡上走下一位白发飘飘的老人,肩荷银锄,手提药篮,边走边唱道:


    采药深山中,


    云里雾里行。


    富贵何足惜?


    解危救苍生……


    阿娇见这老人生得仙风道骨,其貌不凡;又听他歌儿也唱得蹊跷,便走上前去,想先从他那里打听一下治病方法。她将她所知道的吐血病人的惨状告诉了老人,请他给想想办法。老人听阿娇说完,很豁达地朗声说:“姑娘,您为了治好他人的病劳碌奔波,含辛茹苦,精神可嘉。要治好这吐血病,我这里倒有一法,不过非用食狮耳山的草、饮狼溪河水的小黑驴的皮不可。”阿娇听了,心中一惊,是呵,家乡不是有这么一头小黑驴吗?它跨山越涧如履平地,神出鬼没来去如飞,连山上的猛虎恶狼都怕它三分,我怎能捉到它?这时她还不知道小黑驴是天上受贬的一条乌龙变的,所以才如此神通广大。


    老人见阿娇有些犹豫,转身欲走。这时,阿娇又想起了那些患病乡亲的痛苦情景,急忙恳求道:“老大爷,您就行行好吧。只要能治好乡亲们的病,上刀山闯火海我也心甘情愿。您快把制服小黑驴的办法告诉我吧。”老人见她心诚辞切,便赠给她一把宝剑,并将剑术秘诀告诉她,让她回去苦练。


    阿娇回到阿邑,按照老人的指点,日夜苦练剑术。练了七七四十九天,她觉得身体壮了,剑术精了,便来到狮耳山边,找到了那头小黑驴。小黑驴见了她,就像见到仇敌一样,尥蹶子蹦高,张开大口就来咬她。阿娇举剑便砍,用尽全力跟小黑驴搏斗起来。正斗得难解难分之际,忽然小黑驴掉头向山下奔去。原来它使出了绝招,想等阿娇追来时,一蹄子将她踢死。阿娇早有提防,她纵身一跃,跨到驴背上。小黑驴见摆脱不开阿娇,又想打滚将阿娇压死。没等它停住脚步,阿娇便抽出宝剑,对准它的脑袋,猛力刺了进去……


    小黑驴终于被杀死了。阿娇按照老人的吩咐,和乡亲们一起将驴皮剥了下来,熬成了一块黄澄澄、亮晶晶、香喷喷的药胶。病人服下这药胶,很快就好起来了。


    好消息像春风一样,很快就传开了。患吐血病的乡亲都来服了一点药胶,马上都恢复了健康。高兴之余,大家都想好好感谢一下阿娇姑娘。可是,转眼间阿娇姑娘已经不见了……


    后来,有人上山去拾柴,见阿娇姑娘身背药篮,跟那位白发老人一起,正在云雾缭绕的山巅采药呢!她边采边唱道:


    采药深山中,


    云里雾里行。


       丹心一片为万民,


       谢却尘缘随东风,


     无欲一身轻……


    原来,那白发老人就是阿娇想找的药王。就是他,教会了阿娇杀死小黑驴和为百姓熬胶治病的办法。阿娇把人们的吐血病治好后,便决心跟他学艺,救治民瘼。她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家出走,找到了白发老人。在老人的点化下,她也成了神仙,做了药王的药童,终日跟随药王,出没于人间仙境,奔波于云雾山中,采集名药仙草,为百姓驱除病魔……


    从此以后,用黑驴皮熬制药胶的方法便在民间流传下来。人们为了永远不忘阿娇姑娘的恩德,便把这种药胶叫做阿胶。


    (搜集整理人:韩子奎,男,37岁,大专,汉族;搜集时间:1980.4;流传地区:平阴县。)


    于阁老五件事


    一、神  童


    据说阁老于慎行,四五岁就能作诗习文,趴在桌上挥笔练字,很用功。八岁那年,正值科选,他赶到京城,误了考场,但他执意应试,主考官强不过他,带有取笑之意,临时出了个题目:“你围着我正转三遭,倒转三遭,我就中你。”当时阁老眼珠一转,边走边说出两句诗来:“万般狸猫板上跑,围你转一遭就够了。”主考官听后惊叹不已,躬身询问,和阁老啦起家常来。当即点他为进士,且奏明圣上。皇帝听后,很赞许,称他神童。过了几年,又让阁老参加殿试,试后让他教太子三代。后封为礼部尚书,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。


    二、减  灯


    相传于阁老小时候去狮耳山上学,路过一条小溪,总有一白须老头背他过河,天天如此。放晚学后,阁老走到山下,身后就出现四个灯笼送他回家。他心里有数,不过不说罢了。他的老师精细过人,目送他时,发现这情景,自语道:“慎行未来必是国家之栋梁。”


    有一天,老师突然发现送阁老的灯笼少了两个不由心内一惊,情不自禁地说:“此乃不祥之兆。”第二天,老师把阁老叫到自己屋里,严肃认真地问:“这两天你在校外做什么错事来吗?”阁老说:“没有。”老师脸上突着青筋,严厉地说:“你要仔细想一想,从实讲来,你瞒不过我。”阁老耷拉着脑袋,细想一会说:老师,前两天吃过晚饭,我到同学张严初家串门,他在家里写休书,有一字不会写问我,我给他填上了,听说他媳妇很贤惠,因一点误会,被他撵回娘家去了。老师说:“这就是你的不对了,你不但不劝阻,反而助他为虐,真岂有此理。你快去他家把休书要回撕掉。”阁老沉痛地答道:“遵命”。


    过了一天,老师发现送阁老的灯笼又成了四盏。


    三、少瞎一粒米,多增一年寿


    相传阁老在朝时,从不忘简朴节省。每次用饭,都用筷子把沾在碗上和掉在桌上的饭粒叨起来吃掉。他手下佣人及亲人都非常钦佩,都仿效他。


    有一次阁老风趣地说:“我吃了这些掉的饭粒,就能多活好多年。”果然,阁老年寿较高,后人传“少瞎一粒米,多增一年寿”,这话不假。


    四、阁老打躬


    都说于阁老礼贤下士,官大不傲。县太爷的八抬大轿,经常鸣锣呐喊路过阁老府门外。阁老爷听见声音,不管是吃着饭,待着客,还是忙着其它事,都要先停下,整衣打躬,直至声音远去为止,以表示对地方官员的尊重。也有一些官员认为阁老这样做有失身份和体面。有的则听见声音跑到府外,喝斥县太爷的班头衙役们:“还不收起你那破锣烂鼓,阁老爷在府里还向你们打着躬哩!”他们立即偃旗息鼓表示尊敬阁老。


    五、胡同的来历


    你知道前后于街中间相通的那条胡同的来历吗?


    相传于阁老在京为官,家人院公自然觉得威风,东邻周家也是财门大户,两家因为一道墙闹了意见,争持不下,越来越紧张,大有打大仗的苗头。于家写了急信,差人快马星夜赶往京城。


    家人见了阁老,呈上书信,心想:只要一纸公文,下到县衙,还有周家的好吗?阁老看完家书,写了两句话,就命家人送回家中,依书而行。


    书上这样写:“他进一墙,咱退一墙,再进再退又有何妨?”家里人含气照办了,原墙扒了,后退一墙。周家一看心想:你退一墙,咱们也退一墙。就这样,一条四尺多宽,沟通前后于街的胡同形成了。从此,于、周两家结为善邻。


    (讲述人:于照春,男,65岁,汉族,初小,务农;搜集整理人:于显,男,40岁,汉族,高中,教师;流传地区:东阿镇。)


    平顶屋的来历


    其它地区的房屋都是起脊的,而平阴一带的屋却都是平顶的,说来还有个故事呢。


    传说东周末年,鲁国有个著名的宰相叫展禽,奉周天子的命令来扬子江上修大桥,不小心掉在江里;变成了一条水龙。人们称这条水龙为“展大王。”


    展大王每年都要回故乡一次,来看望家乡平阴的父老乡亲。以前,展大王回家总是天亮就到。可这一年,展大王因途中有事误了时辰,来到时,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,大王走了数千里路,实在劳累困乏,总想找个歇息之处。可是他却不愿打扰安睡的乡亲。但,回到了家乡又怎能露宿于野外呢?他绕村转来转去,看看还有没有没睡的人家。结果,他没看到一个亮着灯的窗口。没有办法,只好另想门路。忽然,他发现一户人家的屋顶是平的,在屋顶的一角还有一个小小的仓屋。他很高兴,心想,有这样一个安身之所,倒也不错,就将就一夜吧。


    第二天,主人醒来,不禁大吃一惊,以为自己在做美梦。原来,自家的茅草屋一夜之间变成了窗明几净的砖石砌成的房屋。他绕房看了一圈,惊喜而又怀疑地看着房子。他又抬头望望屋顶,只见屋顶上的小仓屋里红光闪闪,他更惊疑起来。他悄悄爬上屋顶,想看个究竟,一看,啊呀,原来是展大王来了,他高兴地喊了起来,急忙向大王磕了个头,又把大王请到屋里供奉起来。乡亲们听说了,也都争相来看大王。他们知道大王在外边住了一夜,心里很是过意不去。都说,是啊,咱们的屋顶都是尖的,以后大王万一来不巧,没地方歇息。如果都改成平屋顶,大王来了就是不进屋,也好有个落脚之地啊。


    从那开始,平阴人盖屋都是盖的平顶的,夏天能歇凉,冬天放柴草,秋里晒庄稼,要是展大王来了落落脚,用处就更大了。


    (口述人:展召成,男,37岁,汉族,初中毕业,务农;搜集整理人:展恩华,男,26岁,汉族,中学教师,大专文化;采集时间:1987.10;流传地区:平阴一带。)


    高路桥


    平阴县城南三十里有个高路桥村。这村原名叫中茅峪,明朝弘治年间才改名叫高路桥。说起来,还有一段故事呢!


    中茅峪村东北的山峪里有个龙泉,泉里住着一个妖魔叫“龙大王”、他平时并不发坏,只是到六、七月的雨水季节,才专门发大水阻挡村民到田里干活。这使村民们愁得了不得。


    这村里有个赵大胆.,对“龙大王”最恨了,决心修桥避开洪水。第一次修桥被龙大王发水给冲垮了;第二次他又发动村民修了更高更坚固的桥。又被龙大王发水冲塌了。这时,全村民众凑钱买了香火到龙泉去上供许愿,请求龙大王保佑全村民众的生命。龙大王恶狠狠地说:“你们要想平安,除非修一座很高很高的桥,高到从桥顶甩下一个麻雀蛋去,到桥底麻雀能出飞来。”众乡亲一听,都觉得没法办到。


    赵大胆的胆就是大,当场就和龙大王打手击掌,划押。并说桥修好后,龙大王要是说活不算数,就掘毁龙王泉;桥修不好,就将自己的心肝献给龙大王做酒肴。


    消息传出,全村人为赵大胆提心吊胆,认为赵大胆闯下了塌天大祸。赵大胆却胆大心细,召集全村民众漫山遍野起大石料,决心把桥修牢固。等到完工的那天,龙大王真的来验工了。群众都为赵大胆捏着一把汗。


    赵大胆和龙大王并行来到桥顶上。龙大王又重复了-句:如果甩下麻雀蛋去飞不出麻雀来,就要挖出赵大胆的心肝下酒。赵大胆不慌不忙,从龙大王手中接过麻雀蛋往桥下甩去,果真,麻雀从桥下腾的飞了出来。龙大王一看,吓得跑了。


    原来,赵大胆除选用大石料把桥修的牢固外,在桥下暗暗地放下了一只麻雀。他把麻雀蛋往下一甩,正好把麻雀惊飞。后人为了纪念赵大胆,就把中茅峪村改成了高路桥村。


    (讲述人:赵玉常,男,汉族,35岁,高中,高路桥村党支部书记;整理人:孔庆安,男,汉族,45岁,高中,李沟乡文化站站长;采集时间:1987. 4;流传地区:李沟乡。)


    望狗山


    平阴东边有一座山,叫望狗山。传说,在很早以前,有一商贩做买卖路过此山,因疲劳过度,实在走不动了,就选了个阴凉地方,铺上随身带的布褡子躺下来,昏昏睡去。商贩有一怪癖,每逢出门,总是带着他心爱的大花狗。花狗见主人躺下,它也挨着主人趴下了。一觉醒来,已经天黑,商贩起身就走,慌忙之间,竟忘了铺在地上的褡子,也没注意那条花狗。


    回到家里,当老婆孩子问起来的时候,他才想起来丢了褡子。褡子里还装有二两散碎银子呢。丢了自认倒霉,也就算了。至于花狗,他想:俗话说得好:狗记千里路,他早晚会自己跑回来。


    说来也怪,那只花狗始终没有回来。它上哪里去了呢?一家人又纳闷,又心疼。孩子终日埋怨爹爹。


    光阴似箭,一晃三年过去了。这天,商贩又从此山行商路过。正行走间,脚下踩着一个软乎乎的东西,差点滑倒,低头一看,见一只烂狗皮仍在地上。仔细一看,这不是三年前丢的那只花狗吗?狗皮毛色一认便出,可由于三个春秋的风吹雨打,一戳就扑扑嗒嗒往下掉。猛然间,商贩发现死狗皮身下,竟然还有三年前丢失的布褡子!也已腐烂,但二两碎银还在。那商贩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,失声痛哭起来。


    原来,三年前商贩睡醒走后,花狗见褡子还在这里,就原地没动,等着主人来取,可是主人一直没再回来。花狗就把褡子叼到路上,压在身下,眼巴巴等着,至到饿死,也没离开褡子一步。


    花狗忠于主人,主人感慨万分,他把狗葬于此山,又立一石碑,上刻“望狗坟”,此山从此得名“望狗山”。


    (口述人:马荣军,男,汉族,72岁,文盲(已故);搜集整理人:马殿验,男,23岁,高中,汉族;采集时间:1987.12;流传地区:平阴县栾湾乡。)


    水山的故事


    咱县玫瑰乡那座有宝塔的翠屏山,老百姓都叫它水山。听说很久很久以前,这山实际上是个秃山,光溜溜的净石崖,连根草毛都没有。那以后咋成了水山?


    山底有个庄子,庄里有个王小。这王小人长的模样和他的心眼一样好,实实在在,为人办事也不拐弯抹角的。他常听老人说,水山肚里有条金驴,金驴拉金磨,磨金豆子。谁要是能在天天半夜里去半山腰,掏它一百拳,打它一百天,准能掏开。


    王小听了,可就认实了,他想:把金驴拉回来,给庄上的人干活,那金豆子抓上一把,分给穷人家。


    他照办了,天天半夜里,对准半山腰,连掏一百拳,也不多也不少。不管刮风下雨,准不误时。


    掏到九十九天了,王小高兴地不得了,逢人便说,他要得金驴了,抓金豆子了。话随风传,这话可不知咋叫一个员外老爷听去了,贪心人耳尖吗。第二天,他坐着轿子带着百十号人,来找王小了。王小心直,一五一十的都朝员外讲了。员外乐得直捋胡子。并给王小说:“你一个人去多害怕呀,我给你作伴。”


    到了一百天的那晚上,王小和员外一块上山了。王小和以前一样,一拳拳的掏,掏到一百拳上,猛听得天崩地裂一声响,山门开了,望里一看,金光闪闪,那金驴正拉着金磨,金磨里金豆子各个巴巴的响。王小紧步上前,拉着金驴就走了。


    贪心的员外一看见四周金光闪闪,一时不知拿什么好。抓金豆子!他掖了一把又一把,浑身装满了,还不愿走,又看见磨盘是金的,使上吃奶的劲搬动磨盘,搬呀搬的,终于把磨盘挪到了山洞门口。他想:来一次可不容易呀,再抓把金豆子去,转身又回去了。


    这时,金鸡叫了三遍,没想山门哗地一声给关死了。那员外急的连喊带哭,那里有动静?伸手一摸,到处是石头,严丝合缝的没点空。第二天,人们来看时,山门没了,金磨盘也没了,不知咋的,到有一道山泉哗哩哗啦地流出来。


    那山泉水,长年累月地流,日夜不断,人们以为是神仙开的,就在那里修了庙盖了屋,每到春上三月,平阴人还来赶水山庙会,可热闹哩。


    从那,老百姓叫它水山,可书上叫它翠屏山,不管人家咋写咋说,当地人还叫它水山。


    (口述人:贾吉英,女,69岁,汉族,务农;搜集整理人:雷庆龙,男,46岁,汉族,初中,县文化馆创作员;采集时间:1987.2;流传地区:玫瑰乡)


    黄河鲤鱼


    很久很久以前,黄河边上有一个村庄,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。家中父母早亡,他和媳妇拉扯着妹妹长大。妹妹叫李玉,长得跟天仙似的,心底又善良,样样编织都会,经她绣的花鸟都象活的一样,扑扑楞楞一下子能飞走。


    李玉的哥嫂给妹妹找了一个同庄的好后生。这后生叫刘外山,田里的活路样样能干,真是把好手。他俩就要办喜事了,街坊邻居都说这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。


    这事也不知怎么就让那东村的大恶霸张坏水知道了,他连夜带着几个打手愣是把李玉抢了去,要李玉当自己的小老婆。李玉硬是不从,把张坏水气了个要死。


    张坏水把李玉锁在一个屋里四五天过去了,饿的李玉眼前直冒金星。但她相信,外山哥一定会来救她的。这一天,张坏水让人开了锁,问李玉“你从不?”李玉咬着牙说:“我就是死了不会从你这个老王八!”“什么?你不从还敢骂老子!”张坏水指着打手们说:“你们这些小子还给我愣着干什么,给我狠狠地抽她!”抽啊抽啊,抽的李玉在地上来回的打滚。“李玉你从不从?”张坏水问。李玉说:“不,俺是有婆家的人,就是没婆家,俺也不会嫁你这个狼心狗肺的张坏水!”“好,算你李玉是好样的,咱看你个小娘们硬,还是我硬!”张坏水说:“给我往死里打!”打呀打呀,打的李玉又破口大骂起来。到了后来,没有力气骂了就用眼瞪着张坏水,只瞪得眼里出了血,张坏水也把李玉打得浑身是血,末后就昏了过去。


    待李玉醒来时,已经是半夜了,她看了看屋里一个人也没有,却听到有人小声叫她,并说“你别怕,我是你外山哥,等我把窗子弄开了,咱就好跑了。”外山弄开窗子进到屋里,抱起李玉说:“这张坏水个狗杂种,怎把你打得这么狠,都不像人样了,我在外面竖上了梯子,咱快逃吧。”说着,外山抱着李玉爬出窗子,下了梯子,把李玉放到地下,又把梯子踅到墙上,抱起李玉上了墙。外山说:“玉妹,你趴到墙上别动,我把梯子放到墙外去。”他放下梯子后,抱李玉时不小心,碰到她的伤口处,李玉“哎哟”了一声。这可了不得了,打手们听到就喊了起来:“不好了,外山那小子把李玉救跑了!”张坏水这下可急了眼,嘴里骂着:“还不给我点上大灯笼,快点追,还在那嚎啥?”你瞧这张坏水家,那个乱吆,真像狗窝里响了炮仗,炸了营了。外山一看不好,背起李玉拼命向黄河码头靠船的地方跑。快到码头了,外山一下子摔倒了。他回头一看,身后不远就是张坏水那群人在追来,他爬来又跑,跑到了船边,有一块石头又把他重重绊了一下,又跌倒了。这一下摔得太猛,李玉从外山的背上一下栽进了黄河里,一个恶浪打来把李玉给卷走了,再没上来。


    外山爬起来向下游跑着、喊着:“玉妹,是我害了你!我要变成山把黄水挡住,把你救上来!”他喊呀喊呀,一头扎到水里,就真的变成了一座山,这山插在河心。这张坏水没有抓住李玉,回到家就睡觉了。他刚睡着,就梦着一个怪物,从水中张着黑黑的大口,红红的眼,两边有血红色的翘,红色的尾,嘴里还说话:“张坏水,还我命!龙王让我变成鱼来给你要命!”那张坏水这可熊了:“你,你是什么?”鱼说:“我就是被你害死的李玉!”张坏水一害怕就给吓死了。


    后来,乡里乡亲为了让后代记着这两个好人,就把刘外山变的山叫“外山”,把黄河里青嘴红翘红尾鱼叫“鲤鱼”,说它就是李玉变的。


    (讲述人:陈运波,男,26岁,汉族,高中,平阴化肥厂工人;整理人:苏华,男,27岁,汉族,高中,平阴二级站工人;采集时间:1988.4;流传地区:孔集、玫瑰、东阿等沿黄一带。)




    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

    首发网址:http://pingyin.yunhaoren.com/difangtechan/18655.html
    查看全部平阴地方特产信息
    发布一条平阴地方特产信息

  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    • 平阴新发布
    18861362223